dotted-overlay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妊娠期牙齦炎

文章類別

口腔健康

作者

成因:

懷孕是不會直接引致牙齦炎的。不過懷孕期間,孕婦的荷爾蒙分泌會有所改變,如果孕婦沒徹底清潔口腔,孕婦的牙齦 (牙肉) 就容易對牙菌膜中的細菌所分泌的毒素產生過敏反應,變得紅腫和容易出血,這現象稱為「妊娠期牙齦炎」。

徵狀:

牙齦紅腫及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

預防及治療:

  • 起床、睡前用含氟化物牙膏刷牙,並用牙線徹底清除牙菌膜就可以預防「妊娠期牙齦炎」,亦可促進輕微的牙齦發炎自然痊癒。
  • 孕婦可於懷孕期第四至第六個月往見牙科醫生並接受洗牙。這段期間,胎兒的情況較為穩定,準媽媽接受治療時也比較方便。
延伸閱讀
05
Mar 2025
牙痛是因為牙根發炎?了解牙根發炎症狀、原因及治療

牙痛是因為牙根發炎?了解牙根發炎症狀、原因及治療 正所謂「牙痛慘過大病」,牙痛的原因有很多,而牙根發炎是導致牙痛的原因之一,是一種由蛀牙或牙齒外傷所引起的細菌感染,如果牙根發炎怎麼辦?以下泓康牙科牙醫團隊將為大家分析牙根發炎症狀、原因及治療方法,為大家提供護齒小貼士。 什麼是牙根發炎? 牙根發炎是常見的口腔問題,一般是由牙髓的感染與發炎所引起,牙根發炎有機會造成劇烈的疼痛與不適。   牙根發炎原因有哪些? 牙根發炎的主要原因通常與細菌感染有關:   蛀牙 如果患上蛀牙,但未及時治療,牙齒表面會逐漸受損,形成蛀洞,令到細菌進入牙齒內部,並感染牙髓。當細菌侵入牙髓時,會引發牙髓感染。隨著感染的程度逐漸惡化,進而引起牙根發炎。如果不及時處理,感染會加劇,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口腔問題,例如牙齒壞死、脫落或其他併發症。 牙髓炎 牙髓炎是引起牙根發炎的常見原因之一。當牙髓(牙神經和血管)被細菌感染時,會導致牙髓炎。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牙髓炎,感染可能會擴散至牙根,引起疼痛或長有牙瘡,並可能進一步引起更嚴重的併發症。 敏感牙齒 敏感牙齒是引發牙根發炎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牙齒表面的法瑯質遭受磨損或損傷時,牙齒的內層的象牙質會外露,讓牙髓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導致牙齒變得敏感。法瑯質是牙齒的外層,具有極高的硬度和保護功能,可以有效防止細菌、食物和飲料等外界物質對牙齒造成損害。若這些外界刺激長期存在且未得到適當處理,細菌可能會進一步侵入牙髓,最終引發牙根發炎。   牙齦炎 當牙齦萎縮導致牙根表面的牙骨質變薄,或牙齦受到長期的細菌感染或刺激時,就有機會導致牙齦炎症,這是由於牙菌斑積聚在牙齒與牙齦交界處所引起的。如果牙齦炎得不到及時的治療,炎症可能會蔓延到牙齦深層,並進一步影響到牙根周圍的組織。在牙齦炎的早期階段,患者可能只會出現牙齦紅腫、出血等輕微症狀,但如果病情未得到控制,炎症會加重,細菌有機會從牙齦向牙根擴散,進入牙齒內部,進一步導致牙髓感染和牙根發炎。 牙齒破損 牙齒出現裂縫或破損,細菌會容易通過裂縫進入牙髓,引起感染。此外,牙齒若受到外部撞擊或傷害,也可能損壞牙齒結構,讓細菌進入牙髓,造成發炎和感染。 當牙根發炎又不及時處理,感染可能會向周圍的組織擴散,甚至可能導致牙髓壞死,最終需拔除受感染的牙齒。 牙根發炎症狀一覽 牙根發炎的症狀因人而異,根據不同的狀況會有不同的症狀: 劇烈的牙痛 嚴重牙痛是牙根發炎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牙痛的程度可能會在患者咀嚼時加劇,同時牙痛可能會擴散到耳朵、頭部或下顎。 牙齒敏感 當牙根發炎或牙髓受損時,由於牙髓中的神經受到了刺激,導致對外界溫度變化或酸性物質變得過於敏感。牙齒敏感通常會引起短暫的刺痛感或疼痛,疼痛感亦可能會在食物或飲料接觸牙齒後幾秒鐘內出現,並隨著時間變得更加劇烈。牙齒敏感症狀有機會是牙根發炎的早期警示,患者應儘早就醫以避免病情惡化。 牙齦紅腫或發炎 發炎的牙根可能會引起牙齦腫脹、紅腫。如果感染嚴重,在牙齦附近有機會形成膿腫,造成細菌感染。長期的感染還可能引致旁邊的牙骨萎縮,甚至引起臉部或頸部的腫脹和不適,炎症有機會影響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造成全身性的健康問題。 牙齒變色 牙髓變壞的牙齒可能會變得比周圍的牙齒顏色更深或更暗。   咀嚼困難 由於牙齒發炎或腫脹,患者咀嚼時可能會感到不適或無法正常咬合。 發燒 如果牙根發炎進一步擴散可能會出現發燒、頭痛、乏力等全身不適症狀。由於身體在對抗感染時會產生免疫反應,當免疫系統試圖清除感染源時,體溫會上升,造成發燒。 口臭 牙根發炎時,細菌在牙髓內部繁殖,導致口腔內產生異味或口臭。這種異味主要來自於感染區域,而當細菌分解受損的組織或釋放毒素時,會產生難聞的氣味。此外,牙根發炎時可能會有膿液積聚在牙齦的周圍,令到口腔出現異味。由於感染會影響口腔內的微生物平衡,讓不良氣味更加明顯,所以口臭在牙根發炎中相當常見。 牙根發炎是一種常見而且需要及時處理的口腔問題,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並定期檢查牙齒可以有效預防。若出現相關的牙根發炎症狀,應儘早尋求專業的牙醫進行治療,以確保牙齒健康和減少發炎的情況進一步惡化。 牙根發炎治療方法 牙根發炎治療方案主要取決於牙齒感染的嚴重程度和病人的具體情況,例如: 根管治療 根管治療(又稱杜牙根)是牙根發炎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根管治療的目的是清除牙髓內的感染組織,然後封閉根管,以防止細菌進一步侵入,同時保留牙齒及減少細菌感染。 拔牙  如果牙齒的損傷過於嚴重而且無法補救,醫生會建議拔除牙齒。拔牙後,有機會需要進行牙齒修復或鑲配假牙等後續治療。 止痛治療 如果感染比較嚴重,特別是在有膿腫或全身感染症狀時,醫生可能會使用抗生素來控制細菌的擴散,幫助控制病情。在治療過程中,醫生有機會建議使用止痛藥來舒緩牙根發炎引起的不適和疼痛。 根尖切除手術 若牙根發炎引致牙根尖長有囊腫,完成根管治療後,牙醫可能會選擇為患者進行根尖切除手術,直接移除受感染的組織及囊腫。 及早治療牙根發炎對牙齒健康非常重要,如果不理會問題的話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例如牙齒脫落或感染蔓延到鄰近的骨骼和組織。萬一感到牙齒有劇烈疼痛或腫脹,需要立即尋求牙醫進行專業診斷和治療,以免情況惡化。 泓康牙醫專業牙科服務 為你的牙齒健康護航 以上說明了牙根發炎症狀、原因及治療方法,如果對以上解說有其他疑問,歡迎聯絡我們。 免責聲明 本網站資訊旨在提供一般牙科知識以助公眾理解治療程序的性質及潛在影響,不構成個人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方案,亦不可代替註冊牙醫專業判斷。所有治療方法均有特定適應性、風險及限制,其適用性需經臨床評估,內容不暗示任何技術或機構之絕對優越性。閣下有權根據個人需求參閱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註冊名單選擇合適服務提供者。

02
Jun 2025
牙齒裂開怎麼辦?認識牙齒裂開症狀、原因及改善方法

牙齒裂開怎麼辦?你是否因意外或是進食導致牙齒裂開或斷裂?輕微裂痕可能不會引發明顯症狀,但若不及時處理,裂開情形可能加重,導致牙齒敏感、疼痛,甚至出現膿瘍,最後恐怕需要拔牙重建。以下泓康牙科牙醫團隊將為大家分析牙齒裂開症狀、原因及治療方法,幫助大家了解牙齒裂開的狀況。 什麼是牙齒裂開? 牙齒裂開指的是因飲食習慣、外力撞擊等原因導致牙齒表面或內部出現裂痕或斷裂,影響表面琺瑯質、象牙質、牙本質甚至牙髓。根據斷裂程度不同,產生的症狀輕重以及治療方式也會不同。 牙齒裂開的 5 大分類 [1,2] 根據牙齒開裂的位置和程度,可分類成幾種情況: 1. 牙齒表面出現裂痕 這類裂痕只影響牙齒表層(琺瑯質),通常不會有疼痛感,亦不影響日常咀嚼,但需持續觀察,以防裂縫擴大。 2. 裂縫未觸及牙髓 牙齒咬合面局部崩裂,觸及到琺瑯質,但影響程度未深入至血管和神經。不過,由於斷裂位置可能延伸到牙肉,會因此引發牙齒敏感、牙肉疼痛等狀況。 3. 裂縫觸及至牙髓 裂縫從牙冠延伸至牙根處或牙根上緣,觸及到牙髓。若未進行治療,牙髓暴露後容易受細菌入侵,可能導致劇烈疼痛及牙髓炎。 4. 裂縫貫穿分裂 牙齒縱向開裂,使其裂成兩半,通常是由於牙齒裂開未經治療而發展造成的。這種情況下,細菌容易侵入牙髓,引發發炎反應。 5. 垂直牙根斷裂 牙齒斷裂處從牙根開始,並向上延伸至咬合面,症狀可能包括疼痛和腫脹。由於受損範圍較深,難以修復,多數情況下只能將牙齒拔除。 牙齒裂開症狀 [3] 牙齒裂開的症狀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沒有明顯感覺,而症狀嚴重程度大多取決於裂縫的範圍。牙齒裂開變得嚴重時,症狀包括: 牙齒裂開原因 [1] 那麼,為什麼牙齒會裂開?首先,跌倒或意外碰撞導致的外力撞擊會令牙齒承受極大壓力而出現破裂; 其次,咬到硬物(如堅果、冰塊或碎骨)也會使牙齒無法負荷而裂開。如果牙齒咬合不正,長期受力不均亦容易產生細微裂痕。 此外,蛀牙會侵蝕牙齒的琺瑯質和象牙質。若蛀牙使牙齒內部空心,牙齒將無法承受正常或瞬間過大的咀嚼壓力,容易裂開。 另一方面,磨牙習慣亦是牙齒裂開的常見原因之一,長期磨牙會使琺瑯質逐漸磨損,導致象牙質暴露,不僅引發牙齒敏感,還可能產生細小裂痕,最終發展成牙齒斷裂。 牙齒裂開的高危險族群 [2] 1. 曾經杜過牙根:曾經做過牙髓治療的牙齒因為失去血管與神經等組織的支撐,牙齒無法獲得養分,會逐漸變得脆弱,一不小心就可能導致牙齒裂開。 2. 喜歡吃硬度高的食物:牙齒裂開通常是因為持續的外力撞擊或是突然過大的力量撞擊。若經常咬硬的食物,如冰塊、堅果,或喜愛啃食骨頭等,容易增加牙齒裂開的風險。 3. 中高齡人士:50 歲及以上的人比年輕人更容易出現牙齒裂開問題,因隨著年齡增長,牙齒受到日積月累的耗損。 牙齒裂開怎麼辦? 假若發現牙齒裂開應怎麼辦?咀嚼時感到疼痛,或有類似上述的牙齒裂開症狀,建議儘早前往牙科中心檢查,以免延誤治療。若未及時處理,除了可能引發牙肉腫脹、發炎外,感染還可能擴散至顎骨,甚至影響臉部和頸部組織。 牙齒裂開治療方法 [1] 若只是輕微的牙齒外層裂痕或咬合面斷裂,無傷及牙髓神經組織,可視乎裂紋的位置去決定是否適合補牙, 通過樹脂將缺口填補修復。 但若裂痕已深及牙髓,甚至造成感染,則需進行牙髓治療(杜牙根),較好的選擇是牙髓治療專科醫生利用顯微鏡仔細追蹤裂紋,評估杜牙根成效,再決定是否適合移除受損的牙髓,再套上陶瓷假牙保護剩餘牙齒。 然而,牙齒裂開至牙根怎麼辦?像這樣嚴重的情況可能需要將斷裂牙冠及殘留牙根 以簡單脫除或手術的方式拔走,再以植牙或牙橋鑲牙式進行重建。 預防牙齒裂開貼士 預防牙齒裂開可以從日常飲食習慣入手。避免咀嚼冰塊、堅果、骨頭等硬物,以減少對牙齒的壓力。同時,養成牙齒兩邊輪流咀嚼的習慣,避免單邊長期受力。此外,進食時放慢速度,有助於發現食物中的碎骨,降低牙齒瞬間受力過大的風險。 如發現睡覺時有磨牙情況,可以考慮到牙科中心訂造保護牙膠,以減少牙齒的受力。 牙齒裂開需要及早治療 歡迎聯絡泓康牙科 […]

09
Jul 2025
止痛藥能止牙痛嗎?了解各種牙痛原因及止痛方法

止痛藥能止牙痛嗎?了解各種牙痛原因及止痛方法 無論是突然劇烈的牙痛,還是持續隱隱作痛,都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睡眠。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服用止痛藥來舒緩牙痛,但止痛藥真的能解決痛楚嗎?本文將分析牙痛原因及介紹止痛方法,幫助大家正確面對牙齒痛楚的困擾。   甚麼是牙痛?牙痛的常見症狀 牙痛泛指牙齒或牙齦區域出現的痛楚,可能表現為刺痛、悶痛、跳痛或酸痛。牙痛的強度及持續時間因人而異,有時甚至會擴散至面頰、耳朵、頭部或下顎。 常見的牙痛症狀包括: 咀嚼時牙齒劇痛 對冷熱、酸甜食物敏感 牙齦紅腫、流膿 口腔異味或口氣 牙齒鬆動或折斷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盡快求醫: 牙痛持續超過兩天未改善 牙齦腫脹、流膿、面部明顯腫脹 發燒、頭痛、吞嚥困難 牙痛伴隨心悸、胸痛等異常症狀 牙痛原因解析 除了蛀牙,亦有眾多原因會導致牙痛。以下為常見的牙痛原因: 1. 蛀牙 蛀牙在初期可能不會引起明顯的疼痛,但隨著蛀洞逐漸加深,細菌會穿透琺瑯質進入牙本質,甚至引發牙髓發炎,導致劇烈的牙痛。若未及時治療,細菌可能進一步擴散至牙根及牙槽骨,最終導致牙根發炎、牙齒鬆動,甚至牙齒壞死等情況發生。 2. 牙齦炎及牙周病 牙齦組織因牙菌膜積聚而引發牙齦炎,若牙齦炎未及時治療,炎症會擴展至牙周組織,發展成牙周病,進一步破壞牙齒周圍的牙槽骨。牙周病初期未必有明顯痛楚,但隨著病情惡化,會出現牙齦腫脹、流血、牙齒鬆動等症狀,同時伴隨牙痛。 3. 牙髓炎及牙根發炎 當蛀牙、牙髓炎或牙齒受傷未及時處理,細菌會侵入牙髓,引發劇烈、持續的牙痛,並可能伴有對冷熱敏感、咀嚼時加劇痛楚等症狀。若感染進一步擴散至牙根尖端,當感染擴散至牙根,會造成牙根發炎,痛楚更為明顯。 延伸閱讀:牙痛是因為牙根發炎?了解牙根發炎症狀、原因及治療 4. 智慧齒阻生 智慧齒生長時常因空間不足或生長方向異常,容易頂住鄰牙齒,造成牙齦紅腫、疼痛,甚至形成膿腫。若感染嚴重,還可能引致臉部腫脹、發燒及口腔異味。 5. 牙齒折斷或補牙物脫落 牙齒因外力撞擊、咬硬物或長期磨耗而出現裂縫或折斷,或補牙物脫落,會令象牙質甚至牙髓暴露,容易引起牙齒敏感及牙痛。細菌亦可經裂縫或缺口進入牙髓,導致感染和發炎。 6. 敏感牙齒 當牙齒表層的琺瑯質因刷牙太大力、磨耗、酸蝕或牙齦萎縮而變薄,象牙質暴露,冷熱、酸甜刺激便會直接傳導至牙髓神經,產生不適或痛感。敏感牙齒通常是牙齒初期受損的警號,若未加以處理,長期刺激下可能進一步引發牙髓炎或牙根發炎。 7. 牙骹不適、三叉神經痛 部分非牙齒本身疾病,如牙骹不適或三叉神經痛,也會被誤認為牙痛。牙骹位於耳朵前方,連接下顎與顱骨,其周邊的咀嚼肌、臉部及肩頸肌肉都可能因發炎或功能障礙而引起疼痛。三叉神經則分布於臉部,包括眼、上顎及下顎區域,當三叉神經受到壓迫或病變時,會在臉頰、上顎、下顎及牙齦等部位產生劇烈的神經性疼痛,因此有時會被誤以為是牙痛。 8. 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常見原因外,夜間磨牙、咬合不正、牙源性鼻竇炎、心臟疾病等全身性或鄰近組織的問題,也可能以牙痛表現。例如齒源性鼻竇炎會造成上顎後牙區域的悶痛或壓力感;部分心臟病患者會出現放射性牙痛,這些情況都需要專業牙醫詳細檢查及鑑別診斷。 牙痛止痛藥效果 很多人在牙痛發作時,會選擇服用市面上販售的止痛藥來緩解不適。以下是一些市面上可購買的牙痛止痛藥及其適用情況: 撲熱息痛(Paracetamol):適用於一般牙痛,適用範圍廣泛。成人、兒童、孕婦及哺乳婦女均可使用。但需注意,過量服用可能引致肝臟損害。 阿士匹靈(Aspirin):適用於牙齦炎、牙齦炎等發炎性牙痛。僅限成人使用,孕婦、兒童及有胃潰瘍的人應避免使用。 布洛芬(Ibuprofen):適用於牙髓炎、牙周病等引起的發炎性牙痛。孕婦、腎臟病、胃潰瘍、心臟病者服用前請諮詢醫生。建議於飯後服用,以減少胃部刺激,並避免與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藥同時服用。 然而,這些止痛藥只能暫時舒緩牙痛,並不能治療牙痛的根本原因。若牙痛源自蛀牙、牙髓炎或其他牙科疾病,仍需接受專業的牙科治療,否則病情可能惡化。 牙痛止痛藥的三大迷思與注意事項 迷思一:止痛藥多食效果更好? 必須依照建議劑量服用,過量服用止痛藥不但無助牙痛止痛,反而可能造成肝腎損傷、腸胃出血等嚴重副作用。 迷思二:服用市面上販售的牙痛止痛藥就足夠? 市面上販售的牙痛止痛藥,主要用於暫時緩解疼痛症狀,無法針對牙痛的根本原因進行治療。相較之下,牙科診所會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處方更具針對性治療效果的藥物,以解決牙痛的真正根源。因此,若出現牙痛,建議及早就醫,尋求專業診治。 迷思三:牙痛忍一忍就會好? […]

返回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