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有記憶箍牙後應配戴固定器免重頭再箍
箍牙期間,牙齒會根據牙箍所施加的力度移動,一邊的牙骨增生,而另一邊的牙骨同步萎縮。有牙科醫生指,完成箍牙程序後一年,牙腳仍然活躍,特別是成年人,由於牙齒有「長期記憶」,他們箍牙後的牙齒較小朋友更容易往原本位置的方向「走位」。加上牙腳移動的位置並非跟原先完全相同,會有偏差,影響矯正成果,甚至前功盡廢。即使重新箍牙也較難達到最初預期效果。因此,醫生建議完成箍牙的人應每天最少八小時配戴固定器。 市面上固定器主要分三類,首先有傳統金屬固定器,但戴上後會有異物感,且前方有金屬線影響外觀;另一種是固定式舌側固定器,即金屬內箍,固定在前排牙齒的後方,雖然不影響外觀,但最大的缺點是難以清潔,容易堆積食物殘渣。牙科醫生葉倩儂說:「雖然這兩種固定器可以防止牙齒左右移動,但由於並不能完全包覆牙齒,有臨床個案即使配戴了固定器,牙齒仍越生越長,有機會影響咬合和外觀。」 透明固定器能全面固定牙齒隨著隱形牙箍面世,固定器亦多了一個選擇—透明固定器。葉醫生說,透明固定器的外觀與隱形牙箍相似,其質地較硬,能將整排牙齒的上下左右包覆,防止牙齒左右「走位」的同時,亦可減低牙齒變長的風險,固定的效果較好。「配戴隱形牙箍最理想的時間是長期一直配戴,以永久保持箍牙後的最佳狀況,所以一般也會建議患者永久配戴固定器,每天最少八小時。」 箍牙後第一年牙齒最容易移位在完成箍牙的首年,由於牙腳仍然處於不穩定狀態,以「哨牙」個案為例,箍牙期間會將門牙推入,牙齒後方的牙骨會萎縮,前方牙骨則會增生。葉醫生說:「剛完成箍牙的第一年,患者自律地配戴固定器非常關鍵。 」葉醫生解釋,牙骨內的牙齒其實有一條條牙周纖維組織將牙齒拉住,當牙齒移動時,纖維組織就如「橡筋」般,將牙齒拉回原位。而且人體牙齒有「記憶」,年紀越大,牙齒的「記憶」時間越長,越容易走位,即使沒有配戴固定器一至兩天,牙齒已經會『走位』,肉眼看可能不明顯,但當戴上固定器便會感覺到比之前擠迫或有痛感,甚至不能配戴,如出現此情況應盡快求醫。 再箍未必可達最佳效果當牙齒已移位,輕微的話可以重新再訂造固定器固定輕微走位的牙齒,但如果情況嚴重,則有可能需要重新再箍。但葉醫生說:「即使患者選擇重新再箍,也不一定能做到之前預期的效果。例如患者箍牙前曾經拔牙或磨牙以騰出空間,當牙齒嚴重移位,空間和位置已經與最初的方案大相徑庭,需要由頭開始安排箍牙方案,而且未必能做到最佳的箍牙效果。」所以,葉醫生最後提醒箍牙後的人士,應自律配戴固定器,而且固定器有多種不同種類,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